文/于靜芳 採訪諮詢/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 攝影/詹建華 化妝髮型/蘇貞妮 演出/美麗媽咪方怡琪、寶寶賴子寓 參考資料/《孩子的教養,你做對了嗎?》
媽咪別自豪 發展過早未必好!
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提供臨床案例,有位媽咪帶著兩個兒子來諮商,弟弟九個月大,已經可以扶著站,哥哥三歲,跑、跳、丟球與踢球的能力較差,在公園與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,也較容易摔倒或受傷。媽咪說弟弟的能力應該比哥哥好,才九個月大已經會站了,但其實當初哥哥也有類似的發展模式,沒有經過爬行就能夠站立與行走,長輩都誇他發展過人,卻不知爾後的動作協調卻明顯落後其他孩子。這次來諮商主要是想評估哥哥的狀況是否有機會改善,另外,弟弟良好的表現是否能長期維持領先呢?
王宏哲醫師表示,當時聽完這位媽媽的敘述,不由得憂慮起孩子的發展,大部分家長對於孩子跳過爬行的階段,都認為僅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,或根本不是問題,甚至覺得自己的孩子有過人之處,發展超前、領先群雄。但漠視此一動作經驗的結果,往往造成孩子動作、手眼協調較差,以及上肢與軀幹力氣不足的現象產生!
孩子不愛爬,只喜歡扶著站,這樣好嗎?
很多九個月大的寶寶,學會坐之後總是喜歡扶著東西站,甚至扶著走,但就是不喜歡爬。有些媽咪認為「爬」只是一個過渡期,人類最後的移動行為仍是「行走」,因此,孩子不爬、不站、喜歡走應該是因為超前的發展,以後一定很有運動細胞!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表示,這是個大錯特錯的觀念!事實上,沒有經歷過爬行的孩子,成長後的動作協調能力比較差。
王宏哲醫師表示,直立行走能力固然重要,但從坐、爬行到跪姿與半跪姿,進而站立的過程,是孩子手腳協調、手眼協調與身體協調的練習過程,至於「走路」算得上是寶寶一項先天性「本能」,只要神經系統發育成熟,孩子站得穩之後,自然會開步行走,建議媽咪藉由循序漸進的過程,並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爬行,才能讓孩子發展良好!當然也要提醒家長,就算是同年齡的孩子,動作發育時程也未必一致,家長不要因為寶寶發展超前而自豪,也不必因為有些許落後而庸人自擾,只要給予適度刺激,耐心等候成長,寶寶就能穩健邁出人生的第一步!
錯誤育兒觀VS. 科學育兒觀
X 家裡空間小 就不用練習爬行
有許多家長因為家裡東西多、空間小,沒有足夠的空間給孩子練習爬,就認為只要孩子能站能走就好。萬一在床上練習爬行摔下來反而得不償失,不如儘早讓小孩學走路,其實,這樣的教養方式,對孩子的各種協調能力都會產生不良影響,甚至造成未來孩子的動作發展遲緩!
O 爬行可以訓練協調能力
爬行的經驗與探索,有助於立體視知覺與身體觸覺的發展,爬行的過程中免不了支撐或操弄玩具,此時身體必須維持一定的穩定性才不會摔倒,因此爬行不僅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、上肢軀幹力量有相當程度的助益,也是最好的感官學習。
王宏哲醫師進一步指出,「爬行」的動作過程是一個上下肢對側協調的動作,對於寶寶的粗動作協調性有非常重要的影響,有爬行經驗的寶寶,長大後就不會產生同手同腳等不協調的現象,可避免被同儕譏笑而產生自信與社交的問題。所以,即使家裡空間不足,仍建議媽咪創造良好的環境,利用地墊給予適當的空間,進行爬行經驗的建立。
X 直接走路的孩子 比較優秀
人類的移動是由爬行進化為直立行走,所以許多家長認為直接站立或自行攙扶行走的寶寶一定比較優秀,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,直接跳過爬行,會使孩子的動作經驗有缺損,對孩子的經驗整合與認知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!
O 按部就班發展 才正確
按部就班的發展,對於寶寶的腦部與各項身體發展都有較佳的影響,因此,從翻身、直坐、爬行,再到站立,孩子的粗動作發展,大致依隨年齡進行。嬰兒在 6個月以前的骨骼、肌肉與視覺發展還未成熟,因此並不適合學習走路,但在此時,寶寶的雙腳已會扭動及向上踢動,此項動作在研究上,被認為有助於腿部肌肉發展,能為日後學步做好準備。一般而言,過半數幼童在8個月大時,就能經由扶持慢慢學習站立,約10個月大,即可獨立站穩,才開始慢慢練習行走。學步初期,也許如同醉漢般步履蹣跚,但經由反覆練習,只要寶寶學會讓身體重量平均分散在兩腳,就能愈走愈穩定。千萬別在孩子還沒出現行走跡象時,就匆忙拉著孩子學走路,只會削弱孩子的學步熱情,降低學習效率。
X 寶寶放在學步車 既安全又可以提早學會走路
趁寶寶6個月大時,好奇心強,喜歡到處摸、到處看,可以把他放在螃蟹車裡,不但方便餵他吃飯,還可以順便讓他學走路,這樣走路的經驗會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多,對未來的協調性運動能力也有所幫助!王宏哲醫師表示,學步車不僅不安全,還會讓孩子進食分心,影響用餐習慣,而根據臨床觀察,使用學步車的孩子,反而無法離開學步車獨立走路,跑步的協調能力也會比一般孩子差。
O 使用學步車 容易影響足部構造
在寶寶滿10個月前,不應該將孩子放入學步車,因為在下肢長度不足的情況下,寶寶會以踮腳尖的方式碰觸地板,增加穩定性,長期踮腳尖走路,會造成孩子的足底結構改變,小腿張力過高,導致O型腿與脊椎側彎等情形。若在不當的時間使用學步車半年以上,因而衍生出足部問題,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訓練才能調整,甚至可能因為習慣過早建立,就算長時間矯正仍舊無法改善。
王宏哲醫師建議,可使用助步車引導寶寶正常行走,因為助步車的使用形同攙扶行走,與直立行走的肌肉力量較相同,利用漸進式的誘發,引導寶寶學會正常行走的姿勢。這樣介入的方式,對發展中的肌肉骨骼系統較不易產生負面影響,讓孩子循序漸進,逐漸適應緩衝期與適應期。
正確學步的關鍵
刺激、引導、輔佐,是成功學步關鍵。從小給予寶寶多元的環境刺激相當重要,應從嬰兒時期開始,提供寶寶如視覺、觸覺等多面向的刺激,透過碰觸與互動,學習探索身邊新奇人、事、物的能力,等到寶寶進入學步階段,學習意願自然能提高。而處於「扶站期」的寶寶,常會因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放手行走,家長除了可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引誘移動之外,更重要的是給予安全的扶持。爸比媽咪可以分工合作,一人吸引寶寶目光,一人在寶寶背後扶住骨盆位置,讓寶寶無後顧之憂,大步前進。等到孩子能站立,並走上幾步路後,也許步伐會因不穩定而出現「軟腳」情形,媽咪可別因為心疼而放任孩子耍賴,適時讚美與鼓勵,給予輔佐以提高行走穩定度,寶寶自然能越做越好。
注意三階段動作發展!
除了環境刺激、發育進度,要幫助小寶寶順利踏出第一步,得先適齡適性、用心觀察。爸比媽咪必須循序漸進,給予階段性的動作發展。
.5~6個月大的寶寶會開始練習坐正,此時腰部肌肉及上半身的平衡能得到訓練。
.7~8個月大的寶寶會開始學習爬行,讓他們在地上自由爬行,可以鍛鍊及強化腰部與腿部肌肉。
.9 ~10個月大的寶寶,會開始試著用手扶住物件,想要如大人一般站立或步行,等到心智、肌肉及神經的發展成熟後,便自然懂得獨立行走。
原文刊載於2012年9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