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曾家鳳諮詢/馬偕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鍾政玲
馬偕醫院營養課營養師鍾政玲指出,當孩子4個月大時,已開始出現模仿大人的動作,也就是幫助孩子學習社會化的絕佳時機,若能掌握這段餵食副食品的黃金期,不只讓孩子從小建立優良飲食習慣──不挑食、不偏食,甚至也是建立幼兒自理能力的一個學習管道,父母可別輕忽餵食副食品的重要性。
避免出現排斥現象
餵食副食品是幫助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1個管道,包括熟悉用餐工具、認識可食用食材,能夠自己進食等等。家長必須掌握契機,避免讓孩子排斥副食品。
1. 確實掌握濃稠度:
若是家長沒有在bobo適當月齡,提供正確質地的副食品,對於剛接觸副食品的嬰幼兒(4~6個月大)影響極劇,因此階段幼兒咀嚼(口腔運作)、吞嚥(喉嚨運作)皆尚未發展完全,若是父母調理的副食品不易吞嚥,易造成孩子往後排斥食用奶類之外的食材。
2. 製造用餐氣氛:
鍾政玲表示,4個月大的孩子已會開始模仿大人,家長不難發現,孩子看你在吃東西,也會想要拿一點來試試,因此,她建議家長,若希望孩子能盡快適應副食品,適當的培養用餐氣氛也很重要,最好孩子進食時,家長也能一起吃。
3. 避免先入為主:
有些父母本身存有飲食偏好,例如認為胡蘿蔔很苦,就不讓孩子吃,但是若不從小接觸,只是間接造成孩子的挑食習慣,所以,父母製作副食品時,應先撇開自身飲食好惡,以免成了不良示範。 為方便新手父母快速掌握副食品質地,以下列舉一些蔬果種類,以實際圖片呈現不同階段的副食品濃稠度,往後再也無須為了孩子的副食品質地而感到疑惑。
4~6個月大
蔬菜類
鍾政玲建議,這個階段的副食品質地因以「糊」狀為主,最間單的測試方式即是,用湯匙舀起副食品倒入碗中,其可像液體般直接「流」下,好似水柱一般。剛開始接觸時,孩子可能會把食物往外吐,鍾政玲說,其實不見得是孩子不喜歡吃,只是先前進食(喝牛奶)多仰賴「吸吮」,舌頭習慣性往前伸,自然就會將食物往外送,父母應多費點耐心餵食,可別過早放棄唷!根莖類:必須確認食材有煮透,否則質地依舊過硬。葉菜類:可盡量只取葉子部分,以確保質地不會過硬。
水果類
有些水果本身含水量不夠充足,像是蘋果、口感較脆的芭樂等,不應該只搗碎即直接給幼兒食用,鍾政玲提醒家長,應在幼兒食用前,適度添加白開水,將質地掌握如圖示,以利幼兒吞嚥。另外,她也叮嚀家長,此階段的副食品並不足以供給幼兒一餐所需,營養價值也較差,建議父母可於「餐與餐」之間餵食,以增加幼兒飲食豐富性為訴求。香蕉:因其本身較為柔軟,可用湯匙直接刮取即可。蘋果:利用工具將其磨碎之後,須再加水,以增加滑潤度。
7~9個月大
蔬菜類
當孩子邁入7個月大後,副食品濃稠度可調整成接近「泥」狀,用湯匙舀起副食品倒入碗中時,會「一點一點」滴下,就好比到海邊玩沙,將水和沙充分混合後的質感。此時,已經可讓孩子嘗試蛋白質,像是肉類、蛋黃等食材,熱量已經漸漸提升,可以逐漸取代1餐的奶類,建議可以混合一些幼兒先前吃過的食材,以均衡攝取營養。根莖類:將皮削除,每段約切成2~3mm。葉菜類:切碎下水燙,若有取梗的部分,必須剁碎。
水果類
很多父母也許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,已經開始長牙,可開始吃顆粒較大的食材,但鍾政玲表示,這時的孩子多半只長門牙,只能「切斷」食物,無法實際咬碎(須待臼齒長出後,才能咬碎食物),若是直接吃顆粒較大的食物,容易導致噎食危險,必須特別留意。不過,這個階段的幼兒,因為已經開始長牙,喜歡啃東西,鍾政玲建議,可將水果切成薄片,讓孩子自己用手取食,安全性會比切成條狀來得好!香蕉:切成孩子一口能吞的大小,約1.5~2cm。蘋果:切成厚度約5mm的薄片即可。
9~12個月大
蔬菜類
鍾政玲提到,幼兒在這個階段的飲食型態,已經相當接近成人,甚至有些孩子已能吃乾飯,原則上,食材已可有較大顆粒,不過,為避免噎食問題,水分可減少,但建議還是必須維持較軟的口感為佳,像是根莖類的食材。她建議父母,可先自己試試,若食材放到嘴裡,用舌頭抵住上顎即可化開的話,也就不會有令幼兒噎食的危險囉!根莖類:每段可切約4~5mm的大小,不過,要確定有煮透。 葉菜類:每段可切成約6~7mm的大小。
水果類
此階段幼兒的吞嚥能力已經獲得充分練習,父母可多豐富幼兒的食材種類,像是柑橘類的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。由與先前因擔心容易造成過敏而不建議添加,但當孩子愈來愈大,家長可嘗試讓bobo食用,以免孩子養成挑嘴的習慣。香蕉:已可讓孩子自行食用,但須注意孩子每口的吞食量。蘋果:削去外皮後,再切成厚1cm的片狀,讓孩子自行取食。
副食品添加原則
鍾政玲建議,家長每添加一種新的食材,必須持續觀察7天,若孩子沒有出現活動力減退、皮膚出現紅疹或是腹瀉的情況,即可放心添加。一般建議選擇食材可依當季盛產,不但方便購買,而且營養價值也較高。
~原文刊載於2008年8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留言列表